全市党校系统青年教师培训班学员心声(五)
2024年全市党校系统青年教师培训班开班以来,参训教师们以训促学、以学提能,围绕党校教学中心工作,在学思践悟中努力提高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授课能力、创新能力,多方面、多维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化学习交流,我们开设【学员心声】专栏,陆续编发学员们的学习心得,展现本次培训的学习成果。
韩立栋
枣庄市委党校教师
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很荣幸参加本次培训班。两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回想这段时间的听讲、提问、磨课、交流,收获满满、心怀感激。
一是聆听了行业大咖的谆谆教诲。本次培训邀请了省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很多都是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的获得者,可谓大咖云集。他们围绕如何选题、如何搭建逻辑框架、如何提升讲课效果,为我们呈现了一节节精彩的课程,可谓倾囊相授、异彩纷呈。
二是增进了青年教师的交流互鉴。本次培训专门设计了磨课环节,青年教师们围绕自己的专题进行讲解,其他老师给出意见和建议,在互相交流中提升备课水平、互相查漏补缺。青年教师有类似的经历、类似的问题、类似的感悟,也容易在研讨交流中产生类似的共鸣、获得类似的启示,可以在对标先进中找差距、在相互探讨中共进步。
三是感受了市委党校对全市青年教师的殷切关怀。培训期间专门召开了一次学员座谈会,校(院)领导围绕大家的分享内容作了详细且暖心的解答,激励大家在砥砺奋进中早日成为推动全市党校事业不断前进的中坚力量,这极大鼓舞了广大青年教师的干事激情与奋斗热情,这种鼓舞将支撑我们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披荆斩棘、追求卓越,以扎实的行动、优异的成绩为全市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青年力量!
齐硕
枣庄市委党校教师
入职党校不久,非常有幸参加此次青年教师培训班,两周的学习,获益良多,收获颇丰。
一是学思结合,在“术”上有所精进。参加培训前,由于自己在教学科研工作上经验不多,总是不得其法、事倍功半。这次培训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展示、现场教学的学习观摩、名家教授做好科研工作的经验传授等,为我们细致展示了一堂好课是如何“炼”成的,如何实现教研咨一体化。自己从中明晰了方法路径,也丰富了“工具库”,增强了解决教学科研难题的信心和底气。
二是突破自我,在“己”上实现蜕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在磨课环节,我们小组为了一个共同的讲题,彼此意见有过分歧,但在尊重中形成共识。观点时有碰撞,却也在交流中丰富认知。个人认识偏颇之处也幸得同学指正,于自身成长有所补益。这使我懂得,不困于己,敢于突破,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是躬身实践,在“业”上矢志笃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更是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今后工作中,我将树立精品意识,以工匠精神不断打磨作品,努力做到“这次要比上次好”。始终保持对讲台的敬畏感,尽己所能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忠实履职尽责。
王晓彤
滕州市委党校教师
为期两周的学习过程仿佛是在转动一个多面的魔方,每一面都展示了独特的风景,让我深切感受到知识的广阔无垠,楷模的深远影响,以及奋斗旅途的美好。
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中读到了“情深似海,厚爱如山”;我们从尼山圣境的金声玉振中读到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从冠世榴园的丰收好景中,读到了什么是“乡亲们的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
一、寻根: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
通过培训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作为党校青年教师,我们要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二、问道:探寻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路径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有幸寻访了孔子故里,并围绕《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工作探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这一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干部教育培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现场教学的创新。通过现场教学,可以让学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时代发展的脉搏,从而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党校青年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路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修心: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重在知行合一。这是我在此次培训中的又一重要收获。作为党校青年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党的理论和知识,更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锤炼。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理论和信念。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员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在实践中锤炼品格,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纵持以苇,亦余以航”。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尽己之责,终己之事,将理想信念作为“原生动力”,将职责使命当作“意志盔甲”,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