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 来自:学习时报 时间:2023-05-03 22:50:00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

树,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常用于指代“有出息的子弟”,如《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东晋谢安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有出息的后代就像馥郁的芝兰和亭亭的玉树一样,既高洁又辉煌,长在自己家中能使门楣光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习近平总书记以“小树”比喻青年,既有十年树木的当下思索,又有百年树人的战略考量。
  “小树”是生长期未结束的树类统称,最有生机最有活力最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以“小树”比喻青年,寓意青年成长饱含希望,今天的每棵小树都有未来长成参天大树的无穷潜力。小树从一颗种子坚强地破土而出,便生机勃勃、风雨兼程,它一面向下盘根,一面向上生长,奋进在成为参天大树的漫漫征程中,虽处弱小阶段,但充满信心和希望,终能成为栋梁之材。青年也是如此,他们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列宁就曾引用恩格斯的话说过,“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
  小树需要栽培,其成长需要得到精心的照顾和培育。一棵小树要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一个客观条件需要时间,不能拔苗助长,必须耐心等待,这是自然规律;一个主观条件需要呵护,给予它阳光、水分、养料,唤醒它内在的驱动力和成长成材的梦想。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同样如此,他们需要党的引导、呵护和栽培,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谋划千秋大计、做好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思维、实现全面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最值得爱护、最值得期待”表达对青年人成长的深厚情感。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作为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国家层面专门制定的青年发展规划,是我国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像爱护小树一样,爱护青年、引领青年,帮助青年成长成才,是党和政府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
  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才。青年“小树”的成长同样无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小树要经得起风雨,必须深深植根于大地,自觉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胸怀天下、心系祖国;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苦练本领、创先争优;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遵纪守法、一身正气。青年自身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拒绝“躺平”“摆烂”,靠自己的奋斗成长为祖国栋梁。
  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无限期望和信任,是给予青年人最美好的祝福、最坚定的期待。在党的领导、爱护、栽培下,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成长在新时代的每一位青年“小树”,必将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持续积累经验,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