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园地

品思 | 闲时养心,才能遇事定心

作者: 来自:北京西路瞭望 时间:2023-05-03 21:30:00

人生是一场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照顾好自己的内心,才能万事从容。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把心安顿好,人生就顺了

趁着五一假期,不妨给心灵充个电,只有在闲时养心蓄能,才能在遇到不顺时轻松应对


旅行及记忆旅行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可以偶尔给自己来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这一路上,那些你遇过的人、看过的景,会一点点地让你的心灵得到放松,带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走过大千世界,见过山河的波澜壮阔,才能真正明白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曾到过的诗和远方。用路上的风景,拂去生活的喧嚣。

而如果你暂时无法或不想出行,也可以通过“记忆旅行”的方式,获得一次新的体验。看一看以往旅行时拍的照片,读一读写的旅游笔记,找一找收藏的票根、纪念品,和一起出行的同伴聊一聊当时的趣事……

通过回忆和重温过去的旅行经历,也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放松和情感上的满足。


收集快乐记忆 


生活不会处处有惊喜,但每个瞬间都有特定的意义。每一处角落,都藏着美感与灵动;每一个脚步,都是成长的印记。随时记录生活,会使生命变得饱满而充实。


记下每天发生的快乐的小事,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感受。比如,闻到花朵的芬芳,触到清凉的溪水,见到绚烂的日出或日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或凉爽的和风……

当感到郁闷时,读一读自己记录下来的快乐时刻,重温快乐的感受,帮助自己走出不开心。快乐是对现在和未来的信心,为自己收集、储存快乐的感受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段记忆,都是对生活的热爱,是枯燥乏味的解忧剂。

保留记忆,可见万物可爱,让时光永驻。


心灵“断舍离”


一个人背负了太多,就会举步维艰。总是沉浸在过去,难免错过今天的日出。学会心灵“断舍离”,将过往妥帖安置,让心归零,才能更好地启程。不要活在对过去的追悔中;也不要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


而日常生活中觉得烦闷时,不妨整理一下房间。生活“断舍离”,同样也是心灵“断舍离”。整理收纳,整理的不只是物品,更是生活中一切多余的干扰项。这是一个与内心对话、修正自己的过程。

培养条理性,学会“断舍离”,练就清醒笃定的心境。


培养“心流”体验 


很多人可能都有类似的感受:到了假期想要好好休息,就整天瘫在床上睡觉,刷手机……而明明每天都啥也没干,却感觉更累了。这是因为,这种极度懒散的状态,并不是真正的休息。那么,有效的休息是怎样的呢?


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即: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达到忘我的程度,就会获得一种充满能量且非常愉悦满足的感受。

按心流发生率的高低,可以将休闲分为被动式休闲和主动式休闲。被动式休闲是指不用消耗专注力和脑力的事情。而主动式休闲是指那些要动点脑子,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投入,才能享受其中的事情。想更容易进入“心流”,就需要减少被动式休闲,去体验和创造主动式休闲。

让自己沉下心来,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更好地活在当下。


畅想未来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生活也是这样,有播才有收,有憧憬才会更加美好,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白日梦”。适当的“白日梦”并没有什么不好。在匆忙的岁月里,想想诗和远方,多么令人欣喜。


有人提出过一个“成功公式”:

正面的思维+积极的情绪+强烈的渴望+坚定的信念+持续的关注=心想事成。

你必须知道自己真正的理想是什么,才能谈怎么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