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启示——赴梦栖小镇、尚艺小镇现场教学心得
作者:
来自:
时间:2017-06-01 15:08:41
2017年5月15日——17日,枣庄市镇党委新任职干部示范培训班在市委党校老师的带领下,赴浙江余杭现场教学点实地考察学习了“小古城村党建+一村一品的经验做法、梦栖小镇的建设和经营、艺尚小镇的规划、理念等方面内容。浙江在破除“中等收入陷阱”,以政府为主导,实现生产资料的最大效益配置的理念,打破经济发展桎梏,建设“特色小镇”为模式的金产城人文融合平台,让我深感震撼,深受启发。
一、见闻与感受
在浙江三天时间,所见所闻的是对于生态宜居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思考,是“八八战略”中的浙江理论的生动实践,是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切身感受。
1、特色小镇理论体系完整。一是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二是特色小镇在浙江出现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首先是“八八战略”中的浙江优势论,民营经济发达,创业创新勃发,山水资源充沛;其次是市场经济“浙江实践”,积累了诸多民间资本、市场主体发展经验。三是“知行合一”的“精神”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当浙江经济发展显现出“产业竞争力日趋下降、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浙江省在深化和集成各项转型升级政策措施基础上提出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提出——特色小镇建设。时至今日,特色小镇一边建设,一边发展,一边宣传。
2、特色小镇产业因地制宜。比如“梦栖小镇”以良渚特有的设计基因,极致发挥高端资源的“磁极效应”,以工信部和浙江省在良渚举办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和第二届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颁奖为契机,打造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小镇。在产业上聚焦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
3、特色小镇是生态经济的最大化。一是浙江的特色小镇,是让人愿意留下来创业和生活的特色小镇。小城镇对自己的自然遗产注重修复和发掘,梦栖小镇位于良渚新城,靠近良渚文化村,环境怡人,适宜居住。地块中张家坝港穿过,成为项目的景观河道。二是保护挖掘传统建筑,传承工业文明。对原工业遗址的整体布局骨架结构以及其中的空间节点、构成元素等进行全面保护,对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以此塑造出大量历史性场所,加强到此人群的认同感。三是活力宜人的滨水区域。特色小镇沿河分布,在滨水空间区域的景观设计特色上,突出滨水空间的利用。把滨水区域打造成富有活力的公共活动场所。比如艺尚小镇,把人群与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都市水文化得以发展。通过修建木栈道、自然缓坡和入水石阶,加强了人与水的联系其余遍布小镇的绿地各自分布,体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
二、收获与启示
1、创新发展理念、理论和精准定位是做好特色小镇工作的基础。视野和格局,决定了高度。没有“八八战略”的理念,就不会有“特色小镇”的概念;没有“定位”“特色小镇”是拉动世界经济的“引擎”,就不会有“特色小镇集群”的打造。“相信‘原创、首创、独创、外拓’的良渚精神会赋予特色小镇设计和创新的原动力”,秉承着这样的初心和自信,良渚人倾心打造自己理想中的“中国工业设计圣地、世界工业设计高地”这是他们打造特色小镇(梦栖小镇、尚艺小镇)的理念和定位。
通过现场学习和培育梦栖小镇、艺尚小镇的领导座谈,学习到,首先产业定位不能“大而全”,力求“特而强”。“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必须紧扣产业升级趋势,锁定产业主攻方向,构筑产业创新高地。定位突出‘独特’。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是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能“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其次,功能叠加不能“散而弱”,力求“聚而合”。“功能叠加不是机械的‘功能相加’,关键是功能融合。 ‘产业园+风景区+文化馆、博物馆’的大拼盘也不是特色小镇,要深挖、延伸、融合产业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和社区功能,避免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真正产生叠加效应、推进融合发展。”再次,建设形态不能“大而广”,力求“精而美”。“美就是竞争力。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要‘一镇一风格’,多维展示地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生态特色。求精,不贪大。小,就是集约集成;小,就是精益求精。根据地形地貌,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确定小镇风格,建设‘高颜值’小镇。”
2、理顺政府和企业、市场的三者关系,助力小镇发展。
一是规划。特色小镇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主要抓好规划、保护生态和优化服务等方面。比如梦栖小镇负责建设的党委委员给我们作了说明。梦栖小镇3年计划投资50亿元,其中,政府先期投资主要用于绿化建设、水系改造、房屋和路网改建等,这就等于先把梧桐树栽起来,体现出了政府在特色小镇规划的重要性。在特色小镇建设考核评价制度上,包教授课堂教学讲他们改变以往“进来时门槛很高、进门后当甩手掌柜”的做法,不是给个牌子、戴个帽子就算大功告成,所有特色小镇都只是作为“创建”对象,如果后续进展考核不通过,就会被降格、警告。多家特色小镇管委会都设计了宽进严定、激励先进、倒逼后进、淘汰落后制度,构建起公平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扶持的供给方式也有创新,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凭实绩论奖惩。二是服务。在进行硬件配套时,余杭党校包教授讲对于人才不但要提供事业舞台,让他们生活方便,还要能满足他们在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也许他们自己并没有提出来,但是,我们先要帮他们想到,并且要做好”。这也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的原因之一。树绿草青、碧波荡漾,我们现场教学置身这些小镇,也切实感受到,环境的美丽已成为小镇的魅力。而在建设过程中,这些小镇不但巧借区域内的湖泊、河流、坡地等自然资源,还特别注重挖掘和利用人文因素,把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遗存形态与小镇建设进行深度融合。
3、以新兴技术引导小镇产业提质升级。在包海波教授介绍的特色小镇,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去做,政府不过多干涉。目前,特色小镇已经或正在通过转型升级,走出“微笑曲线”的底部,而向上翘的两端攀升。不少小镇是以新兴技术带动企业走出“微笑曲线”底部的。云制造小镇发展的是智能装备,他们紧紧拥抱“互联网+”,为传统制造业找到了升级之路。梦想小镇涌现的创业项目和集聚的投资机构,不但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企业,还运用互联网发展了新业态和新模式。
三、以余杭经验助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创新是工作的生命力,方向是达到最初设计的目标值保障,工作的过程要围绕“怎样形成特色”来创新,“怎样做好引导”来服务,“怎样实现做强”为操作。比如,我们在建设“全域旅游”工作中,以加快整合现有各类资源,盘活家底,实现旅游产业与各产业融合发展为目的。充分发动群众主观能动性,组建旅游要素行业组织体系。以土地流转为契机,成立旅游合作社、产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并筛选出二到三个合作社,镇财政予以扶持发展旅游产业。突出旅游业的“双重功能”。不仅服务好游客,还更好的为当地居民服务。开工实施艾湖棚户区改造,葛庄、王庙等村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的无缝对接。编制郭河两岸古商业街和灵丘故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用春秋战国风貌的吸引力,通过重建灵邱故城内的“昭庆院”与“三圣堂”,突出灵丘大夫蚳鼃德政治国和教化人民的施政理念;重修“七十二井”再现古代农耕文明繁荣发达的景象;在郭河两岸建设融合现代休闲元素的春秋战国古典商业街,借鉴“袁家村”模式,打响桑村羊汤、桑村粉条和山野菜等特色小吃品牌。用“北河公园”和“明水假日公园”广场吸引核聚集人气。依托山亭区驻地和滕州市驻地的人口资源,在灵丘故城建设古典民宿,以游客量和延长游客滞留时间突出综合效益。
通过以上我们对桑村镇特色的挖掘和整理,不仅发现了我们桑村镇旅游“元素”,弥补了全镇总体工作的“短板”,更好的完成全市 “全域旅游”规划。
作者:镇街党委新任职培训班学员,山亭区桑村镇党委委员 孙 浩
编辑:科社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