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学思】视频教学《海棠依旧》有感
作者:
来自:
时间:2017-04-12 00:24:27
为学习和传承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和伟人品格,4月10日上午,作为学员赴总理故乡--江苏淮安进行为期3天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参与了大巴车上的影视教学,集体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感受颇多: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持续优化。在走在前作表率,树立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上,适时在县处级及以上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实效果明显。
为推动教育成果的转化落实,把全党心力集中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上来,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力促党的组织和党员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五次对外战争,唯一一次的胜利,就是抗日战争胜利,这为中华民族的机体注入了坚强、血性和希望。这得益于中共领导集体的大局观、民族观,更得益于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这种信念,集中地体现于促进国共合作,应对中山舰、412、西安事变等等的反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更体现于五次反围剿后,过湘江、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同样,体现于解放战争中沂蒙的军民鱼水情,一张饼、一双鞋……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离开西柏坡"赶考":14年抗战,3年解放,孕育了新中国。民心向背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最大的政治。也正是无数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以崇高伟大的"无我"忠诚和高尚的价值观换取了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甚至可以说并维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党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共和国总理,周恩来。自庚子事变以来,12岁的总理便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种信念和担当,一直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中的一个主要部分。
影像中,总理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包括初入中南海,西花厅的手足情,敬老养老的家风,职业选择的标准就是看国家需要等故事。看到并深入理解总理一生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为中华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发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斯人已逝,海棠依旧!(春季班学员20170410)